- 山东盛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- 电话:0635-8882114
- 传真:0635-8882114
- 手机:15263528586
- 联系人:周经理
- 地址:聊城市开发区大东钢管城
- 网址:www.sdtgc.com
联系我们
2.6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“中国因素”仍可期待
作者:admin 来源: 日期:2016/2/6 11:24:04
2.6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“中国因素”仍可期待
由于铜在建筑业和工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,且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占全世界消费量的45%,国内外对冲基金通常会用铜价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看法,因此铜赢得了“铜博士”的美誉。
“中国因素”历来是影响铜价走势的主要逻辑。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去年精炼铜进口量为368万吨,较2014年增加2.5%,创纪录高位,尽管经济成长放缓。
“能拯救商品市场的,只有中国。”国际投行高盛表示,眼下要让铜、铝等市场走向平衡,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的金属需求大幅上升。但高盛在详细论述之后不得不表示,由于全球最大买家中国正致力于从投资引导型经济模式转型,其对金属的需求将受到影响,任何寄希望于中国需求重返高位的价格反弹终究是昙花一现。
即便如此,近期不时传出关于中国经济的乐观消息,也在短期内继续利好铜价。周三公布的一项民间调查显示,中国1月服务业扩张速度为六个月最快,帮助抵消了制造业的部分颓势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央行最新宣布,不限购城市居民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最低可降至二成,这将降低居民购房杠杆,扩大购买力,为楼市销售加油添火,此消息也对铜需求的复苏有所帮助。
中国方面的乐观消息促使有色金属延续反弹态势。昨日,有色金属集体走高,其中沪锌更是强势上扬,主力合约盘中触及一个月高位13445元/吨,尾盘收高1.55%,报13415元/吨。
谈及“中国因素”,方森宇表示,自中国加入WTO以来,中国市场逐步成为主导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动力,铜当然也不例外。中国开启供给侧改革,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去库存,对于改善市场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有利于拉动包括铜在内的大宗商品的消费,铜价将会获得一定的支撑。不过在此过程中,相关部门也将会掌握一个度,铜价只会得到有限的支撑。
多空博弈料加剧
放眼全球,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令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乃至股市都变得更为复杂,“铜博士”自然不能独善其身。随着原油价格持续低迷,与其呈正相关的铜价可能不容乐观。芝商所Erik Norland认为,原油与铜价呈正相关性,其价格已经跌至历年低位,在触底之前甚至可能进一步下跌。他指出,铜需求的增长不会很快,并且增长速度可能落后于供应,因此铜价在2016年或2017年跌回2009年的低位并不令人意外。
对于铜和其他资产的相关性,方森宇表示,从宏观面来说,铜与原油、股市等相关性非常密切。第一条路径,2015年下半年,人民币贬值和中国股市大跌,导致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剧,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,目前来看这种逻辑依然有效。第二条路径,美联储加息,使得全球资本回流,导致股市下跌、美元指数上涨,进一步促使铜和原油因此价值重构而下跌,这种逻辑在2016年也将继续。可以说,铜、股市和原油这三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相关性。不过从基本面来看,又各有各的不同,铜价在2016年仍然关注需求季节性回升和供过于求进一步恶化,原油价格需关注OPEC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博弈,而股市需要更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。
“目前铜价在阶段性筑底当中,但2016年仍然有可能继续创新低。”方森宇认为,主要原因是年后面临国内下游需求的季节性回升,同时美联储加息节奏的趋缓也给市场带来喘息之机,铜价因而有反弹的基本条件。不过反弹幅度不宜看得过高,因为全球市场需求改善有限,而供应增速继续走高,产能过剩可能会进一步恶化。美联储已经步入加息周期,全球宽松格局已经打破,美指仍有可能继续走高,从而压制整个大宗商品市场。由此来看,铜在2016年或许还会创新低,上半年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底部。
“短期内伦铜可能继续处于探底反弹的态势,主要受到节后季节性需求复苏的影响,但我们预计在国内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,铜价的反弹幅度将比较弱,在季节性补库结束后,铜价将结束反弹回归跌势。”曾宁说。
不过,也有分析师对未来铜价的上涨信心十足,主要原因是金属需求仍稳固,而在供应方面,产量削减且出现短缺。
“尽管近来经济数据疲软,我们仍相信大宗商品整体需求,尤其是基本金属的需求将保持强劲。”德国商业银行称,随着行业内广泛的减产,今年很多基本金属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,这将为金属价格反弹提供动力。 厄瓜多尔波韦尼尔铜金… 金川国际前三季度铜产… 中国新推出的铜期货为… 标普预计2024年精炼铜…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完… 11月19日长江有色现货… 阴极铜产能冲刺百万吨… 中国新的国际铜合约来… 泰克资源三季度铜销量… Freeport与亚洲铜厂即… 10月29日长江有色现货… 29日铜价上涨 持货商报… 全球铜市今年料短缺52… 伦铜收高逾2%刷新28月… 10月21日长江有色现货… 铜价突破9月份高点后将… 铜价只要高于6226美元… 铜价上涨,因智利供应… 日本住友公司将出售智… 哈萨克斯坦铜业公司铜… 10月15日长江有色现货… 15日铜价持稳 持货商普… Jubilee第三季度的铜产… 赞比亚特许权使用费争… 智利未来10年矿业投资… 中国9月铜进口接近峰值… 世界最大铜矿面临罢工… 10月14日长江有色现货… 需求未现明显好转 铜价… 印尼自由港在与Covid-…
由于铜在建筑业和工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,且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占全世界消费量的45%,国内外对冲基金通常会用铜价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看法,因此铜赢得了“铜博士”的美誉。
“中国因素”历来是影响铜价走势的主要逻辑。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去年精炼铜进口量为368万吨,较2014年增加2.5%,创纪录高位,尽管经济成长放缓。
“能拯救商品市场的,只有中国。”国际投行高盛表示,眼下要让铜、铝等市场走向平衡,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的金属需求大幅上升。但高盛在详细论述之后不得不表示,由于全球最大买家中国正致力于从投资引导型经济模式转型,其对金属的需求将受到影响,任何寄希望于中国需求重返高位的价格反弹终究是昙花一现。
即便如此,近期不时传出关于中国经济的乐观消息,也在短期内继续利好铜价。周三公布的一项民间调查显示,中国1月服务业扩张速度为六个月最快,帮助抵消了制造业的部分颓势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央行最新宣布,不限购城市居民首套房贷首付比例最低可降至二成,这将降低居民购房杠杆,扩大购买力,为楼市销售加油添火,此消息也对铜需求的复苏有所帮助。
中国方面的乐观消息促使有色金属延续反弹态势。昨日,有色金属集体走高,其中沪锌更是强势上扬,主力合约盘中触及一个月高位13445元/吨,尾盘收高1.55%,报13415元/吨。
谈及“中国因素”,方森宇表示,自中国加入WTO以来,中国市场逐步成为主导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动力,铜当然也不例外。中国开启供给侧改革,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去库存,对于改善市场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有利于拉动包括铜在内的大宗商品的消费,铜价将会获得一定的支撑。不过在此过程中,相关部门也将会掌握一个度,铜价只会得到有限的支撑。
多空博弈料加剧
放眼全球,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令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乃至股市都变得更为复杂,“铜博士”自然不能独善其身。随着原油价格持续低迷,与其呈正相关的铜价可能不容乐观。芝商所Erik Norland认为,原油与铜价呈正相关性,其价格已经跌至历年低位,在触底之前甚至可能进一步下跌。他指出,铜需求的增长不会很快,并且增长速度可能落后于供应,因此铜价在2016年或2017年跌回2009年的低位并不令人意外。
对于铜和其他资产的相关性,方森宇表示,从宏观面来说,铜与原油、股市等相关性非常密切。第一条路径,2015年下半年,人民币贬值和中国股市大跌,导致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剧,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,目前来看这种逻辑依然有效。第二条路径,美联储加息,使得全球资本回流,导致股市下跌、美元指数上涨,进一步促使铜和原油因此价值重构而下跌,这种逻辑在2016年也将继续。可以说,铜、股市和原油这三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相关性。不过从基本面来看,又各有各的不同,铜价在2016年仍然关注需求季节性回升和供过于求进一步恶化,原油价格需关注OPEC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博弈,而股市需要更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。
“目前铜价在阶段性筑底当中,但2016年仍然有可能继续创新低。”方森宇认为,主要原因是年后面临国内下游需求的季节性回升,同时美联储加息节奏的趋缓也给市场带来喘息之机,铜价因而有反弹的基本条件。不过反弹幅度不宜看得过高,因为全球市场需求改善有限,而供应增速继续走高,产能过剩可能会进一步恶化。美联储已经步入加息周期,全球宽松格局已经打破,美指仍有可能继续走高,从而压制整个大宗商品市场。由此来看,铜在2016年或许还会创新低,上半年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底部。
“短期内伦铜可能继续处于探底反弹的态势,主要受到节后季节性需求复苏的影响,但我们预计在国内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,铜价的反弹幅度将比较弱,在季节性补库结束后,铜价将结束反弹回归跌势。”曾宁说。
不过,也有分析师对未来铜价的上涨信心十足,主要原因是金属需求仍稳固,而在供应方面,产量削减且出现短缺。
“尽管近来经济数据疲软,我们仍相信大宗商品整体需求,尤其是基本金属的需求将保持强劲。”德国商业银行称,随着行业内广泛的减产,今年很多基本金属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,这将为金属价格反弹提供动力。
本网站(http://www.sdtgc.com)刊载的2.6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“中国因素”仍可期待等版权均属于山东盛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,未经http://www.sdtgc.com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本网站2.6中国是铜的第一大消费国,“中国因素”仍可期待如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,请及时通知本站,予以删除,谢谢合作。
最新资讯